打造权威品牌,解读名校之声。《直击高招·名校之声》邀请全国高校招办负责人,对学校师资力量、政策变化、培养模式、就业发展等进行深入对话,让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掌握高招信息,了解高校特色,提供报考建议。
詹老师: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前身是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至今已有127年的办学历史,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交通便利,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校园面积7425亩,我们平时更自豪的说法是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校园内还有9公里浪漫湖岸线公里“林中路”。
办学127年来,学校传承弘扬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核心的华农精神,培养了以新中国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为代表的30万余名各类人才,为农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詹老师: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围绕“奉献丰富的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衣食”的崇高目标,在杂交油菜、绿色超级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棉花、玉米和淡水鱼等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在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花茶、微生物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取得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
近5年,学校牵头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技攻关任务超过100项,获批科研经费超过60亿元,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6项,2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现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别是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每个专业都有部省级实验室作为依托,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学习研究平台。
詹老师:学校名师学者荟聚,矢志“为中华复兴而育人”。6位院士领衔,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83个。近五年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38人,国家级青年人才89人。
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师生融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了很多民主、自由、平等、友善的育人情境,比如本科生导师制,院士、知名学者、教授上讲台,每周四校领导走进共同空间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等,促进师生深度对话、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詹老师:学校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特色,形成了农、理、工、文、法、经、管、艺多学科专业综合发展的格局。有几个数据可以给大家分享:
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再次滚动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
学校共有63个本科招生专业和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学校专业总数的近80%;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荣获30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些都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支持和保障。
依托生物学国家一流学科优势,我校建成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于培养深耕作物遗传育种、探索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人类生命健康的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在第六学期课程考试结束后,根据学习成绩排名和专家综合考核,前50%的学生可直接获得硕士生入学资格,其余的学生可继续报考研究生,近几年,两个基地班研究生录取率在70%左右。
学校坚持以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2019年,顺应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华中农业大学首批设立智慧农业专业,成立智慧农业书院,率先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改革,推动信息、生物与农业深度融合。
书院依托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突出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知识学习,打破学院壁垒,汇聚优势教学资源,实现“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的深度融合”。智慧农业专业实行“1+N+X”培养模式,“1”为智慧农业专业,所有学生必须修读,“N”为专业方向,第4学期末根据个人志趣从6个专业方向(智慧育种、智慧植保、智慧园艺、智慧渔业、智慧牧业、智慧生产)自主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学习,“X”为辅修专业或荣誉辅修课程群。学校希望培养具有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拥有现代农业科技与信息科技、工程科技交叉融合知识结构的新型涉农领域战略领军人才。
学校现有8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分别是农林经济管理、园艺、动物科学、农学、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植物保护;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10个专业均直接面向高考招生。
学校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共建华中农业大学林肯大学联合学院,通过两校特色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优势平台的强强联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设有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艺等3个本科专业以及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采取“4+0”培养模式,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其他环节,考核合格并达到两校的学术标准,可授予华中农业大学与林肯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与两校其他学生一致。2025年招生计划为240人,将在10个省份进行招生:湖北、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广西、湖南、江西、广东。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依托教育部基础学科(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重点建设狮山生物科学英才班,英才班是入校后遴选,面向全校农、理、工科专业新生,每年选拔20人左右,采用导师制、国际联合培养等模式,培养立志解决生命科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拔尖创新人才。
入校后每年选拔30人左右,采用通专融合的培养模式,大二明确专业方向,进入专业学习。
詹老师:学校始终坚持“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实施时代英才培育行动,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力。
学校推进“数智创造力提升计划”,主动拥抱AI时代,以数智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农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改革,面向全体新生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资源、教学场景、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创新,为同学们成长发展提供数智支持。
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融合,在科学实践、实训和实习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以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为牵引,变知识传递为知识创新,提升育人实效。
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学校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耕读教育与专业劳动实践,投身“耕读第一课”“与岗位科学家同行”等活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创新课程和实践基地,还搭建了每个专业的课外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平台,鼓励他们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创新、实践锤炼本领。
此外,学校以“本禹志愿服务队”为依托,建立了400余个本禹志愿服务小组,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当中。
全年形成了以“两季三节”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同学们营造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校园文化氛围。
“无体育不狮山,无体育不青春”,学校有2个室内体育馆和3个操场,2024年组织的“狮子山杯”系列体育赛事千余场,坚持开展“一跑一操一游泳”特色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24年本科生年度升学率49%,“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升学率稳定在60%以上;本科生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在国际遗传工程设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际学科竞赛中获奖114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407项。
主持人: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能对专业了解不深,华中农业大学的转专业政策非常灵活。哪些情况下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
詹老师:学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志趣选择转专业。转出不受限,大一、大二上学期有2次机会,学生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转入需考核,学生提出申请后,经拟转入学院考核同意,学校审批,可转入相应专业学习。2024年有429人转专业成功,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放宽转专业的条件,让更多学生能到心仪的专业就读。
学校开设辅修专业:生物科学(生命健康)、市场营销、英语、机电等;荣誉辅修课程群:领导力与国际治理能力、数字智能、数据科学(含统计学)、组织领导与管理等。
主持人: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一直很亮眼,除了传统农业领域,近年来在新兴行业有哪些突破?
第一,就业市场需求旺盛。2024届毕业生招聘中,有2394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供需比为15:1左右,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第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五年有就业意愿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
第三,高质量就业是主流。一是升学深造比例高,2024年,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中通过国内读研和出国(境)留学读研比例达49%,其中生物科学等优势特色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在70%左右。二是就业单位质量高,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科研院所、政府及事业单位为主。
我们的校友中涌现出了一批两院院士,部省级干部和知名企业家,我们也期盼能不断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詹老师:学校随时欢迎考生和家长咨询,既可通过线上方式,也欢迎考生和家长到校咨询,实地感受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山水校园!
“凡民俊秀皆入学,天下大利必归农。”欢迎同学们报考华中农业大学,金秋九月,我们在狮子山下、南湖畔,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等你来!